时间:2023-03-31 01:36:09 作者:fum7yv0f6a 浏览量:88764
郑州女王虐贱狗荷音女神脚穿帆布鞋怒踩
在中国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向交战一方提供武器等实际支持的情况下,俄乌冲突让作为第三方的中国收获了至少交战一方显而易见的负面情绪。仅仅从乌克兰一个国家的对华态度来看,这场冲突会给中国造成伤害已经是不言而喻。 不管承载多少旅客,只要航班起飞,如起降、航路、维修、油耗、机组等固定飞行成本就会产生,而旅客直接相关的成本,如机场服务费、销售代理费等,均摊到每个人身上,边际成本并不高。 详戳→https://www.gz.gov.cn/zwfw/zxfw/jyfw7/content/post_8798438.html 他强调,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利用好这一窗口期,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之后再根据疫情形势变化而灵活收放NPI,“(疫情)数字太高就紧一紧,低了就松一松,有节律调整,这是科学合理地逐步向放开过渡的策略,并且要始终坚持优先保护高龄老人和有基础病的脆弱群体。” 例如南航今年发布的随心飞“畅游中国”,兑换日期为3月29日至6月27日,和2020年发售的产品相比,时间缩短了一半。此外,旅客每次兑换机票除了自行支付燃油机建费等税费,还要额外支付票面价20元,这在各航司“随心飞”产品中都未出现过。 而杨希雨则认为,“台湾”“乌克兰危机”等成为近期中美互动中高频出现的词汇,恰恰折射出当下中美关系的最大难点与风险点,“从中方的国家利益出发,中美间最大的风险在于台湾议题的日益升温;而对于美国来说,随着华盛顿加大对俄乌冲突的介入,但又迟迟无法达成效果,他们认为应当进一步向中方施压,尽管我们都知道他们的目标显然无法达成。” 3月28日下午,在华为举行的2021年年度报告发布会上,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以及华为公司副董事长、CFO孟晚舟出席业绩说明会。这也是孟晚舟归国后的首次公开亮相。 南极蠓,唯一生活在南极洲大陆上的特有的昆虫,也有可能因此灭绝。尽管它为抵御极寒学会让身体脱水,但在当下,高温会加快耗尽它脱水所储存的能量,降低存活率。
补壹刀:美国对伊朗的这个突然指控,离奇!。。。。
执笔/刀剑笑&叨叨姐
在网上被称为特朗普“哼哈二将”的蓬佩奥和博尔顿,遭到伊朗特工“暗杀”?
美司法部一份新发布的指控文件描述了一系列好莱坞大片式的“密谋暗杀”情节:那个所谓“伊朗特工”据称来自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他分别出价100万和30万美元“干掉”蓬佩奥和博尔顿,结果竟然委托给了FBI“机密线人”……
美国官方表态加上美媒“兴致勃勃的炒作”,让这个“指控”迅速成为国际舆论热点,但也立即遭到伊朗方面的严正驳斥。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批评美方指控毫无根据,具有政治目的,并且严厉警告美国别对伊朗公民采取任何行动。
而美伊之间的这场“戏剧性互动”,恰好发生在一个特殊时刻。
1
美国司法部描述了一场好莱坞大片式的“暗杀密谋”。
被指控者,沙赫拉姆•普尔萨菲,现年45岁,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成员,在美媒报道中被简称为“一名伊朗特工”。美国检察官说,这可能是对美国2020年1月杀害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进行报复。
指控文件这样梳理“策划过程”:
一开始,普尔萨菲联系上一个在美人员,要求他拍摄博尔顿的照片,用于自己正在创作的一本书。但巧合的是,这个“在美人员”正好是为FBI工作的“机密线人”。
接着,普尔萨菲又问这个线人能否雇用杀手“除掉一个人”,目标后来被证实就是博尔顿。指控文件中说,普尔萨菲出价30万美元,并承诺事后为那个线人和杀手提供保护。
指控书说普尔萨菲还就暗杀行动提出一些细节性“建议”,比如在什么地点以什么方式实施,特别提醒说博尔顿有独自散步的习惯。
除了干掉博尔顿,这个“伊朗特工”说他还有“另一份差事”,出价更高,100万美元。
这第二个目标是谁?指控文件没说。但CNN和Axios等美国媒体多方打探,说接近蓬佩奥的消息人士证实,那个美国前国务卿就是预定目标。早在上周,美国司法部就通知了他。
资料图
美国司法部“戏剧性的”指控一出,立即引来美媒兴致。
相关报道几乎都介绍了博尔顿和蓬佩奥的对伊强硬立场,以及他们在任时的各种反伊仇伊言行。这在一定程度上让俩人成为伊朗特工的暗杀对象“变得可信了”。
比如,博尔顿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时一直支持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来特朗普政府也确实那样干了。蓬佩奥呢?美军杀害苏莱曼尼时,他正在国务卿任上。
博尔顿很快发表声明,对美国司法部、FBI和特勤局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当晚,他在CNN一档谈话节目中进一步回应。他一边打趣说“为如此低的暗杀价码感到难堪”,一边又对伊朗放出各种狠话,核心意思就是一个:伊朗“是美国的敌人”。
在美国司法部宣布相关指控后,现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也出来表态,称伊朗如果攻击美国公民,“包括现在或曾经为美国效力的人士”,将会面临严重后果。
资料图
美检察官说,这个“伊朗特工普尔萨菲”一是被控密谋买凶杀人,最高可判10年;二是被控试图为跨国谋杀提供物质支持,最高可处15年监禁。FBI10日当天就发出通缉令,但据称普尔萨菲现在伊朗境内,而美伊之间并无引渡协议。
美国司法部、FBI加上白宫高官和一众美媒“前赴后继”的指控、通缉、警告和猜测报道,让“伊朗特工试图暗杀特朗普时期两大高官”的消息立即成为国际舆论焦点。
伊朗方面的回应来得非常快。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当晚就做出驳斥,批评美方指控毫无根据,具有政治目的和动机,“旨在制造气氛并试图逃避美国政府犯下的无数恐怖罪行,比如暗杀伊朗高级将领苏莱曼尼、支持以色列政权以及扶持恐怖组织等”。
他还表示,美国对伊朗无休止的指控以及失败的对伊政策仍在延续。伊朗强烈警告美国,不要以这些荒谬的指控为借口对伊朗公民采取任何行动,伊朗将保留在国际法框架内捍卫政府和人民的权利。
2
这一“暗杀”戏码的爆出时机,耐人寻味。
就在3天前的8月8日,新一轮旨在美国解除对伊制裁、各方重新履行伊核协议的维也纳会谈结束。伊朗谈判小组当天就返回了德黑兰。
同一天,欧盟向伊核谈判各方提交了一份关于恢复履行2015年伊核协议的“最终文本”。
伊朗方面对此的表态和以前几无差别:“最终协议必须满足伊朗人民的权益,并保证可持续解除对伊朗的制裁。”
如今,正值美伊双方对这一“最终文本”做出政治决定的紧要关头。
资料图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教授丁隆告诉补壹刀,伊核谈判一直以来的一个瓶颈,就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定性问题。现在爆出这个所谓“暗杀”戏码,从侧面说明美伊围绕这个问题仍然存在较大分歧,华盛顿就制造出所谓“革命卫队就是恐怖组织”的舆论氛围,试图从外围对德黑兰施加压力。
对是否将革命卫队移除恐怖组织名单一事,美伊长期争执不断。
在华盛顿看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定性问题与伊核问题不相关。
德黑兰对此的态度是,“革命卫队是一支国家军队,将国家军队归类为恐怖组织是不可接受的”。德黑兰还认为,如果恢复2018年之前的伊核协议,那么取消美国2018年后出台的所有对伊朗制裁措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华尔街日报》因此将是否将革命卫队从恐怖组织名单中移除视为伊核谈判中可能最具政治敏感性的问题。
伊朗革命卫队 资料图
丁隆表示,在革命卫队的定性问题上,美国国内政治保守派势力施加了很大压力,以色列对此也持反对态度,而伊朗方面也很坚持,暂时看不到美伊就此妥协的空间。
除了革命卫队定性的问题,伊核谈判还存在另一个重要分歧。那就是伊朗要求美国给出承诺,不管今后美国政府如何更迭,伊核协议不能再次被废止。
德黑兰的担心很现实。
奥巴马执政时期与伊朗签署核协议,特朗普上台后,却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朗的大规模制裁。
然而,华盛顿无法做出这样的保证。
美国没有任何现成的法律能够让其与伊朗签署任何约束未来美国政府的协议。如果想要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约,得要征得参众两院的通过,对拜登政府而言,这具有相当的难度。
3
事实上,最近一段时间,美伊双方之间你来我往的复杂博弈也给当前的伊核谈判蒙上了一层阴影。
拜登7月中旬的中东之行,“试图减缓正在加速的伊朗核计划”。然而,拜登7月13日在以色列做出表态:“美国不排除使用武力作为阻止伊朗研制核武器的‘最后手段’”。
等到7月16日,拜登中东行的最后一天,伊朗政府宣布对61名美国人实施制裁,其中包括蓬佩奥和博尔顿,理由是“他们支持伊朗的一个恐怖组织”。
紧接着,伊朗外交部称,美国试图利用“伊朗恐惧症”制造地区紧张局势。
对此,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认为,“拜登中东行没有为恢复伊核协议提供保证,(反而)破坏了各方达成任何协议的可能”。
确实,拜登到访之后,中东地区的火药味更浓了。
拜登 资料图
7月18日,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宣布,特拉维夫“正在制定军事计划,以针对‘伊朗核威胁’发动攻击”。
同一天,伊朗一名政府高官公开表示,“伊朗已经完全有能力制造核弹,但我们并没有决定这样做”。
进入8月,美伊关系仍不见缓和态势。
美国财政部1日以“与伊朗有关联”为由,将6家公司和一艘船列入制裁名单。伊朗第二天就做出对这轮最新制裁的回应:决定启用数百台新型离心机。
之后的事情,就是之前曾经提到过的了。
如今看来,美伊依然严重缺乏互信,伊核谈判的前景恐难言乐观。
图片来自网络